北京市政协委员建言擦亮历史文化“金名片”******
中新网北京1月17日电 (记者 杜燕 刘文曦)今年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擦亮历史文化“金名片”。正在召开的北京市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上,委员们围绕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文化遗址保护、历史文化建筑管理等建言献策,以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增强大国首都文化软实力。
“要以高度的历史担当,加强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来自文化艺术界的新委员杨家毅是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纪念馆馆长,他称,北京城是中国都城发展的杰出典范,是“天人合一”“和合共生”等中国传统文化核心理念的集中体现地,也是世界文化遗产集中承载地,因此要全面系统地加强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既要系统梳理并保护好各类文物,也要保护各类建筑遗存,还要保护历史水系、道路等遗存。
在他看来,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还要正确处理好保护和民生的关系,不能忽视生活在这里的人。协调好城中居民生活,调动其保护意识,使其成为景观中动态活力的一部分,是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应有之义。
“东胡林遗址是探讨中国北方旱作农业起源的最重要考古发现,是中华民族雄踞欧亚大陆东部的基础保障。由于种种原因,遗址保护及开发利用工作进展缓慢,遗址保护现状与其世界级科学价值和巨大影响力很不相称。目前,遗址的抢救性保护迫在眉睫。”民盟北京市委秘书长严为呼吁加大力度实施保护利用。
东胡林人遗址位于北京市门头沟区斋堂镇东胡林村清水河北岸,是继北京人和山顶洞人旧石器文化遗址之后的又一重要发现。严为建议,北京市政府把加强遗址保护纳入全市重点工作,将申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作为深化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的重要目标之一,以此带动遗址保护利用升级工作。同时,要加强对遗址利用的专题研究和规划,运用现代技术,扩大发掘面积或调查新的同期考古遗址并进行发掘,为后续建设国家文化遗址公园和主题博物馆奠定基础。同时,要借助主流传统媒体、新媒体等将东胡林遗址文化推向世界,有效扩大中华优秀文化影响力。
北京市政协委员、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杨利慧谈到,目前没有进入非遗名录的民俗文化多少受到冷落或忽视,建议北京进一步完善首都非遗的保护机制,以切实推进其全国文化中心建设,也为国内以至国际的非遗保护提供“北京样本”。
她认为,可以鼓励“非遗在社区”的理念和相关实践,彰显非遗与民众活生生的日常生活的关联性,更有利于维护和营造非遗传承发展的良好生态。可以设立专项基金,对各地的完整非遗资源,不仅仅是代表作项目,开展系统的搜集、整理和建档保护。同时,打造数字化的“北京非遗之旅”文化地图,规划设计数字化的“北京非遗之旅”,让北京的普通百姓和传承人讲述非遗故事,任何人按图索骥亲临传习所现场,实地观摩其技艺展示,通过这样的方式展示非遗的独特魅力。
根据今年的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北京将立足文化自信自强,做好首都文化这篇大文章,更好满足民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第24届哈尔滨冰雪大世界:-30℃松花江面上开始采冰******
中新网哈尔滨12月7日电 (记者 王琳)“大雪日,挂红灯,松花江上采头冰。”7日是中国二十四节气大雪,第24届哈尔滨冰雪大世界的采冰工作全面展开,数百名采冰工人和上百辆运冰车在-30℃的松花江面上忙碌作业。
采冰人将冰块拖出江面 哈尔滨冰雪大世界供图哈尔滨位于高寒地区,拥有“冰城”美誉,采冰造景的习俗传承百年。随着气温不断下降,松花江哈尔滨段的冰层加厚,接连降雪为江面盖上了厚厚的“棉被”,采冰汉子喊着号子“出征”了。
为保证哈尔滨冰雪大世界足够的优质冰源供给,每天有数百名采冰人和上百辆运冰车参与到采冰工作中。12月份的松花江江面温度接近-30℃,冒着严寒的采冰人却热情不减。
采冰人在封冻的江面上划线 哈尔滨冰雪大世界供图采冰现场,采冰人先将冰层上的积雪、杂冰等清理干净,随后用冰锯进行划线切割,然后按照标准尺寸用“冰镩子”开冰,最后将一块块晶莹剔透的冰块缓缓拉出水面,按照固定规格切割装车,驾驶运冰车、叉车、铲车,将冰块源源不断运往验冰场。
工人将冰块装载上运冰车 哈尔滨冰雪大世界供图作为世界知名冰雪景观,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对景观建设的用冰要求极高,坚持在松花江水流最缓、水质最清、冰层透明度最高的江段采冰。从采冰、运冰、验冰到施工各个环节都需严格把控,只有洁净结实、透明度高、厚度适中的优质冰块,才能用于景观建设。
运冰车前往验冰场 哈尔滨冰雪大世界供图据悉,第24届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园区面积81万平方米,用冰量10万立方米,用雪量5万立方米,将为游客打造美轮美奂、异彩纷呈的冰雪欢乐世界。(完)
中国网客户端 国家重点新闻网站,9语种权威发布 |